止舟 发表于 2016-5-5 01:11:51

佛心梵音(一):《明燈》、《走進極樂》、《觀自在》

本帖最后由 止舟 于 2016-5-11 23:08 编辑

      韓磊老師唱的佛歌,予人悠然寧靜、真覺善美的感悟。
         佛教歌曲本身講求清心寡慾,曲調大多緩和,但作為要感化人心的歌曲,也需要好的旋律和用心詮釋的歌者。
       當一首一首地檢拾韓老師唱過的佛歌,不難發現它們的共通點,其一,不管旋律如何,都能從歌聲中聽到虔誠的心一佛心,這是最為重要的;其二,韓老師歌聲中特有的溫厚熱切,往往賦予歌曲煥發的精神,增加感染力。佛教不但講求個人的修心,更講求普渡眾生的慈悲為懷,這在韓老師唱的佛歌中,特別能夠感受得到。
      韓老師並不是很早就唱佛歌的,從作品記錄看,約始於2010年,5至6年之前而已。而這一開唱就陸續唱了不少(不但佛歌,後來道教、儒家都唱)。至今年唱了《千年一般若》,令我總結出一句話:這些歌曲終於找到了理想的傳唱者了,阿彌陀佛!韓老師願意唱還願意多唱這些歌,也是一種信仰的體現吧。歌曲不說謊,細心聆聽,從中能夠體會歌者的心意。
       幾年累積下來,韓老師約唱了十首以外的佛歌。當中《一顆心》、《鞋勘破》和《千年一般若》 三首不純屬佛歌,也已另文分享過,這裡就不重複了。
      這些佛歌,題材並不都是講佛經的,還挺多樣化,有的是表達佛理的領悟或悟道的境界,有的是蓓薩的贊歌,有的是以寺廟或佛教聖地為主題的形象歌曲。至於旋律和配樂方面,也有著頗大的差異,體現不同曲風的嘗試。
      那麼多的佛歌中,由張鶴作曲的數量佔了不少,這裡就先談談其中3首由張鶴作曲的作品。

《明燈》 (编曲:張宏光)
         按韓老師現有的歌單看,這首應是他唱的第一首佛歌, 張宏光老師編的曲,出自2010年《拈花微笑》專輯。它的配樂簡潔到位,前奏由二胡引進,加入簫/塤、笛,彰顯了旋律的悠遠、悲憫的格調,意境靜遠,一開始便動人。結尾則用簫/塤慢收,意韻綿長。歌唱部分仍以吹管樂為主,加上背景弦樂和節奏鼓樂,這樣歌曲聽起來便不顯單薄。
      歌曲結構是前後兩部分,每部分主歌四句反覆一次、副歌四句一次(梵唄兩句重複一次),間奏段以笛子演繹,悠遠中傳遞著熱愛和希望 。整體旋律和歌詞都相對單純,歌聲真摰自如,胸懷悲憫,呈現的是純淨之美,心靈向往的自然流露。
      從歌詞中“ 南無寶鷄如來,澤旺佐欽巴切諾”兩句來推想,此曲應屬藏傳佛教。

《走進極樂》
      這是2012年的作品,詞曲作者都是張鹤。這首用的是西方配樂,提琴、結他為主, 鼓輔之。旋律是比較憂傷的抒情行板,小提琴如泣如訴,結他淡靜彈點,閃爍思緒的靈光,沉渾的鼓聲如降自天界的棒喝,喚起心底的覺醒。前奏和間奏段很動人,提琴與結他的搭配和應十分出色,總覺有一股天地的傷心感懷在迴盪,令人徘徊不已。
         此曲的主歌、副歌段不明顯,詞的內容也是一體的,所以不分主歌副歌整體來看,效果較佳。詞風屬於直抒情懷,不講求意境的營造,所以旋律顯得更為重要,一下子便抓住聽眾的心。也因此,韓老師此曲的演唱重在樸實,平穩的聲音、明確的語調,表述人世的困惑與極樂世界的向往追求。
      很喜歡這首歌的旋律;惟單以詞的內容看,它只是引起我的思考,並未真正感動我, 它在表述悲憫之後,沒有進一步帶我走進禪思之境(抱歉這應只是個人的苛求吧)。啊,極樂,既有“極”,何來“樂”?

《觀自在》 (作詞:李松濤、張鶴)
      這首也是 2012年的作品。以鋼琴為主要配樂, 管弦樂及軍鼓做襯托,令整體音樂在流暢的行進中有著登臨高山的氣勢。觀自在,登高山觀照,在觀照天地山川之中領悟自在之境,這首歌在詞、曲、唱三方面都達到“觀照”的境界,寓佛道於風景遊歷,不刻意,重即感一當下感悟,而懷抱廣博,很不錯的佛歌。
      歌曲仍採用主歌、副歌的常見結構,旋律整體比較低迴含蓄,主歌是輕淡的敘述式,副歌則是溫熱的詠歎式。副歌部分的詞寫得頗精彩:
“ 一河禪意,釋兩岸福禍;
寒暑因果,注春秋善惡。
我仰望蒼天,忽覺天地為壇,
巍巍高爾山巔,觀自在。”
擅於表述言情的韓老師,這段歌唱的演釋更為精彩,與主歌部分的溫雅形成對比,是飽墨勾勒、蓄勁致高的態勢,真箇是,巍巍而觀自在。
      根據歌詞內容,此曲實景寫的是遼寧省撫順市高爾山風景區,園內有古典園林建築鎖陽槐蔭、 古塔、觀音閣等。高爾,滿語為山槐,當地山槐樹頗多,故歌詞中有“幽香撲面,萬樹槐花婆娑”的描述 ,很美。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佛心梵音(一):《明燈》、《走進極樂》、《觀自在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