止舟 发表于 2015-2-23 00:31:15

觸動靈魂的“一顆心”

      我從未聽過一首歌把佛家的“包容”演繹得如此動人、高貴。韓老師唱過不少佛歌,“一顆心”可謂大放異彩,它告訴我們,歌是可以唱得如此細膩和超脫隨心的。
      “唵嘛呢叭咪吽”(近似注音: ong ma ni bei mei hong),六字大明咒,梵文,大意是以觀世音慈悲之名普渡眾生的佛咒語。
       歌曲主要分成六段。首段、末段無伴奏自由吟唱,每段四句,雖然每句佛咒語相同,但音高和旋律不同,而韓老師更運用了蒙古長調的唱法,把每句唱出不同的變化,拖音優美,形成豐滿的質感。它們之間的變化,在於對音的高低、輕重、長短的不同搭配演唱;同時,四句又承轉自然,十分和諧。
      此外,四句中,第一、二、四句,在句中不同位置加插了“高轉花音”(不知該不該這樣形容?)使樂句在中間位置突然拉高,稍一停頓後再繼續。它的作用,音樂上形成較自由的演唱風格;意境上,製造一種專注中抽離並自我審視的空間(這也許是歌者意料之外的效果),十分獨特。如果沒有加插它,歌曲原應有的效果也達到;加插了,演唱的難度提高,意境也提高了。
      歌曲中間四段,相隔成一段詞曲、一段佛咒語。詞曲後緊接著佛咒語,可以視為一個自然小節,即四段有兩個自然小節,而第二個自然小節比第一個強,和聲和伴奏更豐富,推向歌曲的高潮。
      這四段的伴奏以簡單的點鼓、弦樂、和聲組合,盡量給予詞曲獨唱空間,造就一種特別空靈、廣闊而莊嚴的境界。兩段佛咒語,每段八句,其實只兩句一“唵嘛吽”、 “唵嘛呢叭咪吽”,跟歌曲首末兩段一樣,每句重複四次,以由輕至重、由低至高的方式進行。在四句詞曲之後,八句佛咒語起著哄染、加強作用,把思緒的莊嚴、博大進一步提升,始終融合到 “唵嘛呢叭咪吽”主調的氛圍裡。
      兩段詞曲結構一致,每段四個分句,每分句一組意象,各組意象相互關連,集中反映自然與人的觀照,圍繞著生命與存在、人與世界這一永恆的主題。作詞人舉重若輕,心思通透。演唱者從心出發,讓獨唱的兩段詞曲盡顯本色,給予聽眾靜思的空間(這裡看似簡單,其實頗難,沒有相當定力不行)。
      另在首段、末段之後又各重複加一句“唵嘛呢叭咪吽”, 除了分別有著音樂轉、收結的作用外,主要還是加強“參悟”氣氛、 突出主調。
      整首曲子流暢自然、長而不悶, 音樂和歌聲交織起豐富的內容,關鍵是結構的周密,段落之間相互呼應,演唱者出色的發揮。
      用心聽,可以感受到佛陀在菩提樹下參透生死輪迴的情境,遠望:一條路、一座橋、一重山、一顆樹,近觀:一朵花、一滴水、一千劫、一個人。不管遠望或近觀,大千世界可以只在於“人”的一念之間,只在於心靈的頓悟。
      順帶幾句,“一顆心”應是韓老師唱過最長的歌曲(8:44)(“在那遙遠的地方(2014)”7分鐘,“妙觀”6分半 )。長未必好,長而優秀則更難得, “一顆心”和 “在那遙遠的地方”都堪稱上乘。

唐门小鱼 发表于 2015-3-12 17:26:59

这么长还能把人唱得不腻味,也是挺厉害的。。。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觸動靈魂的“一顆心”